
目的 探究连接粘附分子样蛋白(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like protein, JAML)是否通过DNA断裂因子相似蛋白⁃B(cell⁃death⁃inducing DNA⁃fragmentation⁃factor⁃like effector⁃B, CIDE⁃B)影响糖尿病肾病(dibetic kidney disease, DKD)足细胞的脂质稳态失衡。 方法 利用Cre⁃floxp系统构建JAML足细胞条件性敲除小鼠与DKD小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记检测肾脏细胞中JAML对脂滴的影响及CIDE家族蛋白的调控。通过BODIPY染色,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试剂盒检测敲除CIDE⁃B对高糖处理的足细胞中脂滴的影响。 结果 在DKD条件下, JAML缺失可减少CIDE⁃B表达,而足细胞敲除CIDE⁃B可显著改善高糖诱导的脂滴增大和脂质沉积。 结论 JAML可以通过CIDE⁃B诱导DKD小鼠足细胞脂滴融合增大,导致脂代谢稳态失衡,肾脏损伤加重。
目的 观察脾脏照射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 方法 将小鼠结肠癌细胞(mouse colon cancer cells, MC38)注射于小鼠右侧背部,建立小鼠单侧皮下瘤模型,待肿瘤最大径达8 ~ 10 mm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脾脏照射组。另设未荷瘤小鼠组,同时同条件饲养,比较不同组别脾脏变化情况。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而脾脏照射组则接受每天2 Gy的脾区照射,持续5 d。实验结束时,处死小鼠,收集其肿瘤和脾脏样本,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细胞组成和功能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脾脏照射抑制小鼠肿瘤生长[(586.1 ± 61.3)mm3vs.(945.7 ± 116.5)mm3, P < 0.001],且肿瘤质量明显降低[(1 130 ± 143.4)mg vs.(1 800 ± 535.3)mg, P = 0.047]。荷瘤小鼠脾脏质量相较于未荷瘤小鼠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9.6 ± 38.6)mg vs.(63.2 ± 7.8)mg, P = 0.007],而脾脏照射后脾脏质量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9 ± 6.2)mg vs.(149.6 ± 38.6)mg, P = 0.008],且脾脏质量与肿瘤质量呈正相关(r = 0.659, P = 0.038)。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脾脏照射后,CD8⁺ T细胞在脾脏和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的比例明显增加[脾脏:(8.1 ± 0.5)% vs.(5.2 ± 0.6)%, P < 0.001; TME:(16.2 ± 3.0)% vs.(11.7 ± 2.2)%, P = 0.028]。CD8⁺ T淋巴细胞的杀伤能力[颗粒酶B(granzyme B, GZMB)]和增殖能力(Ki⁃67)能力在脾脏(GZMB: P = 0.030, Ki⁃67: P = 0.033)和TME(GZMB: P = 0.031, Ki⁃67: P = 0.027)中也显著提高。此外,荷瘤后小鼠脾脏中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34.3 ± 9.6)% vs.(18.5 ± 4.0)%,P = 0.010],而脾脏照射导致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在脾脏[(21.2 ± 4.9)% vs.(34.3 ± 9.6)%, P = 0.027)]和TME[(9.4 ± 1.8)% vs.(17.4 ± 5.2)%, P = 0.012]中明显下降。 结论 脾脏照射通过抑制荷瘤小鼠髓外造血降低了脾脏和TME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并提高了CD8⁺ T淋巴细胞的比例和功能,有效抑制了肿瘤生长。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外周及中枢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s, NPs)及其受体的变化。 方法 实验选用3、5、7、9个月龄的SHR和同龄的魏⁃凯二氏(Wistar⁃Kyoto, WKY)大鼠,通过无创血压测量、超声心动图、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心脑功能;采用ELISA测定血清及脑脊液中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和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NP)水平; Western blot分析心脏和脑组织中NPs受体的表达。 结果 SHR的血压自3月龄开始升高并随年龄持续上升,显著高于同月龄的WKY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心脏超声显示,自5月龄起,SHR组与同月龄WKY组相比,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等心功能指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颅多普勒超声显示,SHR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LISA结果显示, SHR血清及脑脊液中ANP、BNP、CNP的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5月龄起SHR心脏及脑组织中NPR⁃A、NPR⁃C蛋白表达显著降低,9月龄SHR组NPR⁃B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 结论 NPs及其受体在SHR的高血压、心功能降低和脑血流改变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潜在作用。
目的 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治疗术后非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病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NHLBI) F型夹层的患者是否安全、有效以及影响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于百度开云体育app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应用DCB治疗的131例股浅ASO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65例患者纳入分析。根据NHLBI夹层分型分为2组,NHLBI A/B组和NHLBI C/D/E组,比较2组患者在12个月随访期间的急性闭塞率、一期通畅率、免于临床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clinically driven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CD‑TLR)率、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变化、卢瑟福分级变化、主要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events,MAEs)、截肢率、死亡率等。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肢一期通畅率和CD‑TLR,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响一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 结果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急性闭塞事件。随访12个月中,NHLBI A/B组一期通畅率为71.0%,NHLBI C/D/E组一期通畅率为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753)。NHLBI A/B组免于CD‑TLR率为74.2%,NHLBI C/D/E组的免于CD‑TLR率为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90)。2组患者术后ABI和卢瑟福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提高。随访期间未发现截肢和死亡的患者。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 TASC) C/D型(HR = 0.292, 95% CI:0.111 ~ 0.771,P < 0.05)与术前卢瑟福分级4/5/6期(HR = 0.124, 95% CI:0.028 ~ 0.537,P < 0. 05)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在12个月的随访中,股浅ASO患者DCB扩张术后产生的非NHLBI F型夹层患者不植入支架是安全、有效的,且TASC分型和卢瑟福分期可能是影响术后一期通畅率的重要因素。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后中央角膜基底下神经丛的动态损伤与修复规律。 方法 收集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于百度开云体育app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102例(115眼),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9眼)和对照组(56眼)。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应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采集中央角膜基底下神经丛图像,通过ACCMetrics软件量化角膜神经分支密度(corneal nerve branch density, CNBD),角膜神经纤维面积(corneal nerve fiber area, CNFA),角膜神经纤维主干密度(corneal nerve fiber density, CNFD),角膜神经纤维长度(corneal nerve fiber length, CNFL),角膜神经纤维宽度(corneal nerve fiber width, CNFW),角膜神经总分支节点密度(corneal nerve total branch density, CTBD)和角膜神经分形维数(corneal nerve fractal dimension, CNFrD)等参数,比较2组间不同时间参数的动态差异。 结果 2组术前及术中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CNBD、CNFD、CNFL、CNFrD及CTBD的变化存在时间效应,术后1周及1月上述指标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CNFD与CNFrD术后1月较术后1周明显回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术后3月多数指标恢复术前水平。糖尿病组CNBD,CNFD及CNFL较对照组恢复延迟,糖尿病组术后1周及3月CNBD、CNF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糖尿病组术后1月CNBD、CNF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交互分析显示,糖尿病组CNBD下降更快且恢复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余参数组间变化趋势一致; 2组间 CNFA、 CNFrD、 CNFW及 CTB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 白内障手术可致角膜神经可逆性损伤,术后早期表现为角膜神经参数短暂性下降,但可自限性修复。糖尿病患者术后角膜神经的损伤更严重,修复更缓慢。
噪声性耳聋(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是一种常见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线粒体在耳蜗毛细胞损伤中的作用逐渐得到关注,成为NIHL研究的核心之一。作为细胞的能量供应与调控中心,线粒体在耳蜗毛细胞损伤过程中,通过氧化应激、自噬和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在NIHL中的多重作用机制,重点探讨了活性氧积累引发的氧化应激、caspase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细胞凋亡途径、自噬失调,以及线粒体与耳蜗血流供应的相互影响。此外,本文总结了基于线粒体的干预策略,包括靶向抗氧化剂、自噬调节剂和基因编辑等,为未来开发预防和治疗NIHL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了新思路。深入理解线粒体相关的分子机制,将为NIHL防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三甲胺N⁃氧化物(trimethylamine N‑oxide, TMAO)作为肠道菌群代谢的重要产物,已被证实与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 WML)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综述了TMAO的生成与排泄途径、对脑白质的可能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并展望TMAO靶向治疗策略。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 LF)是肌成纤维细胞过度分泌细胞外基质对慢性肝损伤的一种病理性修复反应,也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过渡阶段。面对越发庞大的慢性肝病人群以及肝硬化的高死亡率,目前仍没有经FDA批准治疗LF的药物。近年来,随着对微小RNA(microRNA, miRNA)研究的深入,miRNA在LF方面的研究日渐增多。本综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LF发病机制的最新认识,重点讨论了近3年来miRNA在L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在诊疗方面的相关应用。